找到相关内容131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冯焕珍:说“无念为宗”

    无非是自性戒,心地无乱是自性定,心地无痴是自性惠。这是以自性之自然合于戒律义为戒,以自性之自然如如不动义为定,以自性之自然洞彻万法义为慧。   先看自性戒。  戒有有相戒和无相戒之分,如五戒、八戒、十戒...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72664378.html
  • 佛教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相同,故不用“续”字,而称“广”。前面已叙,《弘明集》不分篇,只选古今文论,唯于卷末有“弘明论”一则,实际是一种选辑阐扬佛教文论的总集。《广弘明集》则分全书为10篇,次第是:归正、辨惑、佛德、法义、...

    谢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4464484.html
  • 佛学之真理论

    证知世间所立一切名言,都无实体,唯是假立。由是应只,真实义者,自性离言,超越常识者也。  (五)述五法者  楞伽、瑜伽建立五法,谓相、名、分别、正智、真如,以总括世出世间一切法义。何谓相?谓世出世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764660.html
  • 王恩洋:佛学通论(1)

    的。所诠之轨持是自体,能诠之轨持只不过是工具罢了。所诠之法有实法用,能诠之法无彼实法之用。是以说火,口不被烧;说食,腹不得饱。所诠可以亲知,能诠但供闻知而已。两者差别固极显然。  法义类别略说二种,...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2364811.html
  • 慧能禅学的经论依据

    佛教的人间性的有生有死的佛陀提升化为无生无死的永恒性的精神本体。   涅槃四德说 佛教各派都讲涅槃,《涅槃经》是以常乐我净为涅槃,“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檠义,净者是法义&...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0564976.html
  • 宗密的禅教会通论

      第七,法义不同,善须辨识故。这里的“法”指的是“一心”、“众生心”,“义”指的是一心之&...

    潘桂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03365004.html
  • 周叔迦:中国佛教史(1)

    二部,其中《法镜经》是谈三归、五戒、布施、悔过等法义的。  严佛调是临淮郡人,出家为沙门,从安世高学(《沙弥十慧章句序》)。以灵帝中平五年(188)于洛阳译经五部,当时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的传译为难继...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3265220.html
  • 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义证

    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执著义性不可得故。  《守护国界主经》云:“贺字印者,摧恶进善体皆离故。”《摩诃般若经》云:“拖字门,入诸法拖字不可得故。”《智论》释曰:“若闻他字,即知一切法义不可得。”阿利他,...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3865298.html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1)

    有同体别相,住持之殊,同体者,法界为体,觉照即佛义,执持即法义,和合即僧义,别相者,法报化三身名佛,教理行果名法,五果四向十地三贤名僧;住持者,雕刻塑画名佛,黄卷赤牍名法,圆顶方袍名僧。而今独皈尽空遍...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5365314.html
  •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3)

    圣贤法义  皈依三宝,能免三涂,自受之后,当如法护,远离邪径,直趋觉岸,越此无由矣。婆龛亦云步欠,即实相义,所谓一切法等同虚空,离诸色相及障碍也,实相无相,无相不相、故名实相,即有一性一体三宝之义。  ...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5565316.html